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学习 >> 正文

光明日报:年轻干部成长有什么规律?

编辑:黄友生 时间:2012-05-14

——以254名年轻局级干部为研究对象

2009年开始,团中央机关举办年轻干部学习交流会,鼓励年轻干部大兴勤奋学习之风。

  年轻干部茁壮成长、执政队伍人才辈出,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如何更好促进年轻干部成长?这项调查给了我们诸多启发。

  为做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促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北京市委组织部与北京团市委组成课题组,以254名年轻局级干部(担任副局级领导干部职务时年龄不超过42岁)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资料、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年轻干部成长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对策建议。

  年轻干部成长的一般规律

  课题报告指出,纵观254名年轻局级干部成长的经历,他们脱颖而出并快速成长为局级领导干部,是个体素质、组织培养和社会环境各要素之间综合作用、同步优化的结果。

  (一)政治立场坚定,加强党性锻炼、注重作风养成,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基本前提。年轻局级干部普遍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对工作富有激情。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注重将政治信念内化为自觉的意志和成长的动力,将个人发展与党的事业紧密结合,积极追求进步。他们中,有148人在学生时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入党年龄看,平均年龄23.8岁,参加工作后,注重参加党校、行政学院的培训。年轻局级干部普遍有着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表现在工作中就是有理想、充满激情、注重作风养成,从来或很少在工作上闹情绪,在政治上显得比同龄人更成熟。

  (二)注重学习总结、研究思考、自我加压,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年轻干部成长的重要基础。他们中,在工作前取得了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224人,占总数的88.2%,其中64人具有研究生学历,3人具有博士学位。尽管有较好的学历背景,但他们仍然注重知识更新,坚持边实践、边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较高能力素质。年轻领导干部学习调研能力都比较强,总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人际关系的处理也比较妥善,既传承了老同志身上的优良作风,又有年轻人的朝气。素质综合、知识多元是年轻干部快速成长的基础条件。

  (三)注重基层实践锻炼,扎根人民群众、打牢群众基础,是年轻干部成长的根本途径。他们中,241人具有较为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平均基层工作时间为14.1年,其中,32%的具有担任基层主要领导职务的经验。大家认为,对于年轻干部,特别是后备干部,一定要安排到基层和艰苦地方去锻炼,让他们在基层摔打中成长。这不仅给年轻干部施展才华的舞台,还为他们搭建了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试错平台”。正是在与群众的长时间接触中,他们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提升了群众工作能力、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

    (四)党中央高度重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各级党组织科学搭建平台,加强培养教育、严格要求,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关键因素。年轻干部要成长为优秀的领导干部,除了个人要具备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能力素质外,离不开党组织的培养、选拔、使用干部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为年轻干部成长提供了制度保障。综合分析他们的情况,非公选的干部在任副处级、正处级以及副局级的年龄比公选干部的都要小一些。这说明,各级组织仍然是发现、培养、选拔、使用年轻干部的主要渠道。各级党组织通过上调下派任职和挂职、交流轮岗等方式,有计划地安排年轻干部到不同岗位锻炼,培养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254名研究对象在任副处、正处、副局职务之前,分别平均经历了2.0个单位和4.8个岗位、2.2个单位和5.7个岗位、2.8个单位和6.4个岗位的锻炼。58%的人有过援藏、援疆等挂职经历或参加过北京奥运会、国庆庆典等重大活动。多岗位锻炼,特别是在复杂矛盾和艰苦环境中锻炼,使年轻干部收获大,进步快。

  (五)遵循成长周期、实现用当其时,是促进年轻干部成长的重要因素。这些研究对象在适当的年龄阶段都得到提拔使用,符合人才学研究的“人才最佳起用期为30岁至45岁”的一般规律,实现了用当其时。这样使用干部也进一步增强了干部对组织提拔使用的认可和满意度,体现了干部政策的激励作用。他们中,公选干部提拔副处级、正处级、副局级的平均年龄是31岁、34岁、38岁左右;非公选干部的是29岁、32岁、37岁左右。其中,有105人曾被破格或越级提拔,占总数的41.3%。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及时甚至更早地得到了提拔任用,助推了年轻干部的成长。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干部选拔资格条件总体上是合理的。干部的提拔使用应有一定的台阶,这可以使干部更加成熟、走得更稳,所以不能少,但有的可以缩短时限。受访者认为,发现好苗子后,组织部门要有意识地对他们早培养,早压担子,为他们走上领导岗位,承担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创造良好条件。

  (六)党组织扩大范围选人、公平择优用人,年轻干部敢于展示自我,是促进年轻干部成长的必要因素。近年来,为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北京市加大了竞争性选拔力度,进一步拓宽干部选拔任用的渠道。1995年至2010年,北京市共公开选拔了191名局级干部,优秀年轻干部在开放、透明、公正的舞台上展示自我,进入组织视野,其中42岁以下的95名,占总数的49.7%。目前,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方式逐步成为全市选任干部的重要方式,这为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根据对年轻干部成长规律的研究,结合北京市实际,课题组提出一些建议。

  (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突出德在选拔年轻干部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以对党忠诚、服务人民、廉洁自律为重点,加强对年轻干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的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体现到年轻干部的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等各个方面。对德表现好的干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进一步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突出加强年轻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一项根本任务抓好抓实,不断提升年轻干部的“革命化”水平。

  (二)抓好年轻干部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年轻干部德才素质。树立“实践锻炼是最好的培养”的理念,大胆放手让年轻干部到重点工作中、重要岗位上施展才华。越是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越要放到艰苦环境中、派到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去接受实践锻炼。突出抓好在基层一线,在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中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推行干部多岗位、多职务的交流和锻炼,按照“小步快跑”的原则,使年轻干部缩短成长周期。加大年轻干部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交流力度,重视正职岗位历练。

  (三)完善年轻领导干部发现机制,加强选拔年轻干部的制度建设。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遴选等竞争性选拔年轻干部的力度,进一步创新机制,完善方法,健全制度。注重从基层一线、企事业单位以及海外高层次人才中选拔年轻干部,实现干部来源的多元化和经历多样化。

  (四)鼓励扎根基层一线,逐步建立来自基层一线的年轻干部培养选拔链。树立重实践、重基层的用人导向,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成长成才。着眼于未来五年乃至十年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战略需要,组织实施“年轻干部成长工程”,集中选拔一批“70后”、“80后”优秀年轻干部到市有关部门、区县、乡镇、街道党政班子正职或其他重要岗位培养锻炼。探索建立年轻干部跟踪培养机制,逐渐形成从基层来、到基层去的良性循环机制。

  (五)坚持宽严相济,营造年轻干部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切实从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年轻干部,努力创造有利于年轻干部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条件。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观念,树立开放、发展的选人用人观念,对条件成熟的干部,及时抓住“最佳使用期”,适时使用,充分发挥其年龄、素质、能力、经验等各方面的优势。(光明日报)

添加:黄友生 |审核:黄友生 | 点击率: